编年票大放异彩!


名粤轩收藏网 2015-10-30 09:58:41 浏览量:61

众所周知,无论市场是冷还是暖,“庚申猴”票基本上都运行于上升通道中,是非常重要的避险工具,因而成为集邮者和投资者公认的绩优品种;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它在行情中的实际价值就一定高,因为其价格已是高高在上,真正的盈利价值并不高,甚至是“一事无成”,成为实实在在的的“套牢者”。“庚申猴”票的价值仅仅体现在人们的心中,也就是说,它的内在价值只是浮在大家的心理层面,完全是一种心里上的安慰,谁也不会真正去买进它,这就使其价值呈现出一种负值状态,但我们又不能对它的价值视而不见,这可能就是“庚申猴”票的价值所在吧。从一年以来第一轮生肖版票的价格变化情况来看,与其它生肖版票相比,“庚申猴”版票已经处于“熊市”态势,没能跑赢大市,但这并不能完全颠覆其应有的价值。尽管大量资金云集第一轮生肖版票,但是它在市场中所占据的资金份额并不是最大及最为集中的,资金流量最大的版块仍旧是编年票,并且是愈演愈烈,这种情况在热门品种排行榜中可以一览无余,JT票的走向主要是窄幅整理,而编年票则是大幅震荡,也就是说,后者的机会要远远多余前者,这种情况在历次行情中都得到了印证,这次行情也会同样复制。



  编年票给绝大多数集邮者和投资者的一个基本印象就是质地差,这个质地差不仅体现在设计上,更为重要的就是它的保值增值功能几乎为零甚至是负数,从而使得集邮队伍锐减,导致市场长期处于一种不断下滑的态势,投资者苦不堪言。但是,凡是都有一个度,一旦超过这个度,市场就会发生显著的变化,而编年版票的率先崛起就是其中最大的亮点之一,这一点,就连许多JT版票都被远远地甩在了后边。集邮活动兴起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期,集邮者的兴趣点主要定格在价格低廉的信销票上,由于小型张的价格高,因而并不怎么受欢迎;后来大家发现了小型张的价值,又将信销票转向了小型张,小型张从此成为了众多集邮者追逐的对象。在1997年那波行情中,编年小型张大放异彩,涨幅超过十倍八倍的品种比比皆是,编年小型张达到了历史的巅峰。编年小型张这颗“巨星”陨落之后,2003年与2004年小版张首次走入了人们的视线,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盈利品种。在2003年与2004年小版张基本走到尽头的时候,大家又发现了编年版票的价值,2006年版票整体价值的大幅度提升,就是资金不断挖掘的结果,它所起到的作用绝非仅仅体现在自身层面,而是业已呈现出一种逐步扩大的态势,这对于编年版票价值的再发现与再挖掘无疑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清明上河图”与“洛神赋图”版票成为领头羊的事实证明,资金对于编年票的价值认识已经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某些编年票正在成为“稀缺”的资源,已是不争的事实。



  我们特别注意到,2006年版票在本次行情中表现一般,似乎与其绩优的品牌不相适应,这非常正常,因为资金对于某个品种或者某个板块的价值挖掘,不可能时时都处在巅峰,总有休息的时候,总会有它的替代者出现,而此时此刻的最佳选择也就落在了“清明上河图”、“洛神赋图”、“十大将”等价值偏低的版票上了。随着市场运行态势的改变,特别是大量资金的蜂拥而至,大家对于某些量大品种的价值认识也就必然发生显著变化,会由原来的退避三舍随即转变成为无比的热情,这种热情将会随着行情的不断延伸而进一步得到显现。“清明上河图”与“洛神赋图”版票的价格长期被压制在15~20元之间,投资者则是摇头叹气,这一熬就是数年,真不知道哪天是一个头。单纯地从发行量的角度来看,类似于“清明上河图”与“洛神赋图”版票等这样的品种,不是2003年和2004年小版张的对手,但也这并不是说它们在任何情况下都处在劣势;劣势是可以转化为优势的,优势也有可能转变为劣势,在众多小版张业已步履蹒跚的时候,从安全边际的角度来看,“清明上河图”、“洛神赋图”、“十大将”等版票的优势也就慢慢地释放出来,价格迭创新高也就顺理成章了。任何资金都是有偏好性的,在市场热火朝天的时候更是如此,那些“蜗居”的品种的自身价值就会显现。“行书”宣纸小版张、“梅兰竹菊”扇形无齿小版张、“牡丹”双连小型张、“牡丹”小型张、“国庆60周年”小型张、“唐诗三百首”小版张等编年票在行情中的稳步推升,是对以往的那种盲目投机炒作的一种无情的摒弃,这种情况表现得越为充分,价值投资的理念就能不断得到有效地彰显。我们既没有必要为找不到黑马而焦虑不安,也没有必要侥幸踩上投机品而沾沾自喜,只要脚踏实地孜孜以求地沿着价值投资的思路走下去,就会从胜利走向胜利,但关键是要能耐得住寂寞才行。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