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铜器金银币第二组-收藏热点仿古工艺,创新突破


名粤轩收藏网 2015-12-22 10:43:44 浏览量:60
    今年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中国青铜器金银币第二组一套,其中这套纪念币共5枚,其中5盎司金币、1/4盎司金币各一枚,1公斤银币、5盎司银币、1盎司银币各一枚,其中史无前例的5盎司硫化仿古银币——司母辛觥银币最引金银币收购者或集币爱好者注目。
  仿古工艺,创新突破
  作为中国青铜器金银币(第2组)5枚金银币中的“异类”,司母辛觥银币不仅以其奇特的图案造型夺人眼球,在工艺效果处理上也当之无愧为“币中奇葩”。中国自1979年发行第一套金银币以来,不断地在题材和工艺上进行创新,使用诸如异型、边部滚字、双金属镶嵌、连续斜丝齿、隐形雕刻、激光全息、凹刻、电镀、彩色、无边、反喷砂、微缩雕刻、坯饼深腐蚀、高浮雕等先进手段,为广大钱币收藏爱好者带来丰富的品种,其中有一种硫化仿旧工艺,却只在2001年偶露峥嵘,那就是当年份的北京国际钱币博览会银币,因为是加厚币,重量1盎司,所以该币直径32MM,显得“瘦小”。而这一次司母辛觥银币是70MM,在可观赏性上显然更胜一筹!即便是在世界范围内,在同等级别规格上,这样的仿古处理银币都是较为罕见的!
  仿古工艺的基本流程是:1)“上色”,压印好的普通银币,放置在特殊的药水中进行浸泡,经过特定时间的“化学反应”,银币整体会呈现黑色的表面效果。2)打磨,造币厂的老师傅对银币表面进行手工打磨,使得币面浮雕更有层次,像素描图案一样会呈现出明暗对比。3)清洗烘干,去除掉残留的药水和其他异物。4)喷涂保护,将特殊的漆喷涂在银币表面,形成特殊的保护层。经过如此繁复的过程,中国第一枚5盎司级别的硫化仿古银币才正式诞生!硫化仿古工艺带来的视觉观感显得古朴典雅,有着独特的历史厚重感,与青铜器本身的气息是高度吻合的。同时,硫化后带来的另一大好处,则是打破现代金银币过于金贵的束缚,“即可远观,亦能把玩”,即便是不小心用手直接触碰到表面,也不会留下指纹、汗渍等镜面币常见的问题。
        器形奇特,纹饰绮丽
  第一次看到司母辛觥的图案,足以给人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它就像一只石雕的异兽,似牛非牛,面左站立,头上的犄角像绵羊一样有着美丽的自然曲卷,长脸虽分布着兽纹,但并没有暴戾之气,揭示了艺匠创意思维中这是一只较为平易近人的瑞兽。脊背上则披挂着卷龙纹,盖面中部有细长的扉棱,棱的一侧饰夔纹,另一侧饰怪兽纹,大概在神话中也很难看到这样的形象,商代艺术家的想象力可见一斑。
  司母辛觥盖下有子口与器配合,器身整体扁长,牛头鋬(pan,古代器物上的提梁)。流前端有小孔,前肢粗短,形似马足,外侧饰龙纹,与此不同的是,后肢则更为粗短,形似鸟足,饰羽毛纹,既不对称又充满其妙的协调感。流下同样具备扉棱,一直通向胸部。纹饰方面,司母辛觥胸前两侧饰夔龙纹,腹前饰夔龙纹,腹后饰翅膀纹,尾端饰饕餮纹,其多样性和繁复程度令人咂舌。制作工艺的精巧绝伦,显示出古代匠师们巧夺天工的创造才能。
        国之重器,出身显贵
  5盎司圆形银质纪念币背面图案为商代司母辛觥,衬以该器物典型纹样装饰组合设计,并刊“商•司母辛觥”字样及面额。司母辛觥铸于商代晚期,1976年河南省安阳市小屯5号墓出土,现藏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该器物高36.5厘米,长47.4厘米。盖与器身内均有“司母辛”铭文。铭文“司母辛”中的“母”其实就是妇好,“辛”是庙号,“司”是祭祀,此器是商王武丁的子辈对其母妇好所做的祭器。妇好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军事家,是个善于打仗的女将军,殷墟的甲骨文记录了她攻克了周边诸多方国,这在历史上都是罕见的。她是商王武丁60多位妻子中的一位,即祖己引的母亲。死后庙号“辛”,生活于公元前12世纪前半叶武丁重整商王朝时期,是我国有历史记录的最早的女政治家和军事家,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有据可查的女英雄。从其墓中挖掘推断她的名字应该是叫“好”,“妇”则是一种亲属称谓,铜器铭文中又称“后母辛”。
        在考察了古代青铜器之后就会发现其实当时的贵族过着非常奢华和有品质的生活,用我们现在的眼光来打量,其生活的考究决不逊色于现代人。幸运的是,我们不需要去博物馆,从金银币上也能管中窥豹,一探究竟。
标签: